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拥抱”“机会” 成都13.5万学生中考
2011-06-14

昨日,中考学生步出考场

 

  杨绪熠华西都市报记者王迪摄影杨涛

  ●成都和双流的作文题目分别是《拥抱》和《请给我一个×××的机会》。

  ●考生和家长普遍觉得“作文虽然好写,但要得高分,确实有些难。”


  昨日,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简称中考)开考,今年成都市共有13.5万余名考生在116个考点参加考试。其中成都市唯一自主命题的区县双流,有1.2万余名考生在该县8个考场、427个考室参考。

  作为每年备受关注的语文作文题,今年成都和双流的作文题目分别是《拥抱》和《请给我一个×××的机会》,考生和家长普遍觉得“作文虽然好写,但要得高分,确实有些难。”

  成都考生

  语文难度不大“拥抱”不好写

  昨天上午,成都中考第一科语文正式开考,考试时间从9时到11时。华西都市报记者昨天8时来到石室中学初中学校,发现已有很多考生家长在校门外等候。从考生和家长的表情来看,没有一点紧张的气氛。

  11时,考试结束,考生们陆续离开考场。“语文难度一般,就是作文不怎么好写,题目是《拥抱》,我差点写偏题了。”一位考生说道。听说作文是《拥抱》,不少考生和家长当即在现场议论开来,“这个题目想像的空间很大,不容易得高分。”一名家长说。

  随后,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几位考生,他们普遍反映语文试题难度一般,考查背诵记忆的内容不多,现代文阅读稍有难度,文言文阅读选取的就是教科书上的一篇,作文题目看似简单,却难写好。

  “理化两科考的题目差不多都是平时遇到过的,主要考查基础知识是否掌握牢固。”昨天17时30分,物理和化学考试结束,在成都17中,一些考生这样对记者说。

  双流考生

  作文说“机会”考生更多写现实

  作为成都市唯一自主命题的区县,双流今年有1.2万余名考生在该县8个考场、427个考室参考。

  双流每个考场都配备了3名监考老师,部分考场周边的道路还实行了临时封闭。在主城区的部分考点,一些学校以包车接送的形式,集中运送考生赶考,避免考生赶考迟到。

  与成都中考一样,双流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同样是“十分常规,但不好写”。题目《请给我一个×××的机会》让不少考生和家长觉得,“这个题目看似简单,但其中暗藏玄机,要写好实在太难了!”

  “我假设自己中考没考好,请给我一个重新中考的机会。”“我在初中时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我写的是请给我一个道歉的机会。”考试中,绝大多数考生写的“机会”都是直面现实,基本都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关,也有一些考生写的是“给我一个当明星的机会”和“给我一个重生的机会”。

  专家点评

  符合常规要求利于高中选材

  语文特级教师、华西中学校长胡齐鸣表示,两个中考作文题目都很常规,很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常规要求。“但是在常规中也见不平常。”胡齐鸣说,这样的题目突出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立意、选材的话,这样的作文不可能得高分。

  胡齐鸣表示,这样的作文容易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利于高中选材。

  家长反应

  静静等待不给孩子压力

  在昨天成都的各个中考现场,考生走出考场后,家长基本上都没有过问孩子考得如何,只是问孩子中午想吃什么,并叮嘱孩子中午睡一会儿,为下午考试做准备。一位家长说:“家长最好是静静地等待孩子考完,不要太多过问考得如何,否则孩子压力会很大,也会影响后面的考试。”

  相关新闻

  今年起高中不再收信息技术教育费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王迪)昨天,成都市教育局透露,五城区和高新区中小学今年秋季学期银行代收费工作已经启动,从7月1日-9月9日,工行、建行、成都银行设在五城区和高新区范围内的所有柜面网点将全面开放办理教育收费银行代收业务。据悉,成都还将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取消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费”。

  今年秋季学期,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中小学教育收费银行代收工作将从7月1日开始全面启动,至今年9月9日都为正常交费时间(如无特殊原因,学生应在此期间完成2011年秋季学期费用交纳)。在此期间,工行、建行、成都银行设在五城区和高新区范围内的所有柜面网点在银行营业时间均可办理教育收费银行代收业务。

  在完成缴费并取得银行出具的相关交易凭证后,学生家长可自愿选择是否需要《四川省中小学大中专学校专用收据》。需要者可在完成缴费后持相关交易凭证到各代收银行网点柜面打印。各学校不再将学生缴纳教育费用的票据作为其报到注册的依据。

  此外,成都市将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取消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费”。(华西都市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